-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术后护理
- 骨科 > 科普 阅读:1193 次
一、体位护理
给予平卧位,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 15°-30°,患肢可用弹力长袜。
二、 生活护理
多给予患者关怀,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协助患者家属做好二便护理,满足患者基本需要。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单位整洁
三、疼痛的护理
疼痛时术后最常见的症状,除造成患者痛苦不安外,还会影响患者血压、心率、睡眠及手术关节的恢复功能,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阵痛措施,可采用镇痛剂或连续性镇痛泵,使用镇痛药物后应注意用药反应,尽量保证患者舒适。
四、病情观察
1〕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情况,若皮肤颜色发绀、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感觉运动障碍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的情况,注意有无伤口渗液,发现敷料有渗出时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保持引流管通畅,正常位术后1-2h出血量在400以内,色淡红,若术后10-12h引流量超过10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患肢可冰敷并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每天更换引流瓶,并妥善固定,避免引流逆流,防止引流管脱落。
4〕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大,需及时输血、补液,以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同时应严格掌握和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严格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密切观察尿色及尿量,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尿量。
5〕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① 血栓形成和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要加强预防,其方法有:患肢穿弹力长袜、下肢持续被动活动,踝关节屈伸活动及预防性用药,如服用小剂量华法林、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等。避免使用促凝药物。加强巡视,观察患肢有无肿胀。可用冰敷于局部,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皮温是否升高,表浅静脉是否充盈,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
② 感染:术后感染是一个灾难性并发症,常引起关节的疼痛和病变,以致有些病例最终需再次手术。因此,术前预防很重要,要评估局部有无感染史及皮肤坏死,有无身体某处其它感染病灶。术前晚可给予预防性有效抗生素及术中给予有效抗生素以保证足量抗生素透入手术区域软组织,术中应减少人员流动,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使用层流手术室。术后保持敷料干燥,及时更换,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血源性感染。加强巡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负压引流是否通畅,更换引流瓶时注意无菌操作。有无局部血肿形成,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尽量缩短置管时间
③ 假体松动:松动是人工膝关节返修术的主要原因。预防假体松动的措施除改进假体设计、手术医师提高手术精确性外,还要加强健康教育,体胖者劝其减肥。避免跑、跳、背重物等活动,防止膝关节假体承受过度应力。
④ 骨折:术后可发生胫骨干、股骨干骨折,也可发生胫骨髁或股骨髁骨折。摔倒等轻微外伤常是诱发骨折的原因。要预防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期间用力要适当,不要穿拖鞋,离床活动时有家属保护,以免摔倒,如果进行按摩时,用力要适当,以免造成骨折。
6)康复功能锻炼
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0~3天):患者疼痛较重,一般不主张活动关节,患者可抬高患肢,尽可能地主动伸屈踝关和趾间关节,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活动。每小时进行5~10分钟,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的发生。
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14天):患者的疼痛已明显减轻,负压引流管已拔除。此时,应继续练习早期功能锻炼,同时要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促进膝关节的活动,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练习:床上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功能锻炼,必要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被动活动;下床站立下蹲锻炼。
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6周):继续进行上述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和频率。要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反复多次,循序渐进;患者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患者站立位,主动屈膝,练习腘绳肌;利用拐杖练习行走,加强步态行走训练,逐渐脱离拐杖行走,练习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依靠拐杖,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适应后脱离拐杖。完全康复后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体重,预防骨质疏松,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不要做剧烈的跳跃和急停急转运动。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