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 核医学科 > 科普 阅读:1794 次
-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维所特有的代谢产物。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作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纤维鉴别的可靠指标。D-二聚体是辅助诊断或排除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又是指导溶栓药物剂量应用的关键数据。 - D-Dimer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 常规类: - 1、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肺栓塞(PE)的排除; -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 - 3、溶栓治疗的监测; - 4、急性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 - 5、肝脏疾病辅助诊断; - 6、恶性肿瘤辅助诊断; - 7、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 - 8、外科手术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 9、糖尿病引起广泛的血栓病变; - 10、感染及组织损伤、坏死。 - 妇科类: - 1、妇产科病人妊高症、先兆子痫的检测; - 2、D-二聚体的检测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有较高的敏感性; - 3、用于肺栓塞孕产妇的逐级诊断; - 4、妊娠合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监测; - 5、用于复发性流产的查因。 - 儿科类: - 1、儿科危重新生儿检测凝血功能;(儿科各种急慢性感染、各种系统严重病变及新生儿时期的各种病例导致IDC的发生,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及新生儿重度窒息; - 2、新生儿肾病的应用:D-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肾病高凝状态的诊断和疗效检测指标之一;动态监测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判断有无肾损伤的指标之一; - 3、D-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儿童监测全身炎症反应(SIRS)危重程度,预测器官衰竭情况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4、对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防治,监测和预后的评估有重大临床实用价值。 - 引起D-Dimer升高的可能因素: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组织损伤、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糖尿病、长期卧床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 适用人群:孕产妇、白血病患者、心梗、脑梗、外科手术者、栓塞患者、肝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体内出血者、长期卧床者 - 适用科室:血管外科、肾病科、普通外科、创伤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ICU、呼吸科、儿科 -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293号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293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