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旬高龄的患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入院,检查后发现其脑部多支关键血管存在严重狭窄,脑梗死风险极高。面对如此复杂且高危的病情,国文医院神经介入科团队迎难而上,通过一次精准的微创介入手术,成功拆除了颅内最危险的“炸弹”,挽救了患者的神经功能。
病情回顾:高危预警与精准诊断
70岁的刘大娘(化名),有长期高血压(最高达200/100mmHg)及高血脂病史,血压控制不佳。一天前,她两次出现持续10-20分钟的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这是后循环TIA的典型表现,预示着致命性脑梗死的巨大风险。
入院后,头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MRA检查揭示了严峻的现实: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颅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后动脉等多处狭窄。为进一步明确“犯罪血管”,全脑血管造影(DSA)这一“金标准”检查提供了最终判断依据: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超过70%)、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加之其他多处狭窄,构成了极其复杂的脑血管病变。

决策与挑战:为何选神经介入治疗?
面对如此多发的血管病变,传统内科药物治疗虽为基础,但已无法解除已形成的严重狭窄,而传统的开颅血管搭桥手术,对于这位高龄、多病共存的患者而言,创伤大、风险高。
神经介入治疗的优势在此刻凸显无疑:1.精准微创:无需开颅,仅通过穿刺股动脉的微小切口,即可直达颅内病变血管。2.可优先处理最危险病变:在众多问题中,丁金明副院长带领神经介入团队精准判断,决定优先处理风险最高的“罪犯血管”——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这是大脑前循环的主干道,一旦完全闭塞将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致残和致死率极高。3.一站式诊断与治疗:DSA不仅用于诊断,更在实时引导下为神经介入手术提供了“导航地图”,实现了诊断与治疗的无缝衔接。
手术实录:一场在血管内的精准“拆弹”
在局部麻醉下,神经介入团队为患者施行了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PTAS)。·建立通路: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建立介入通道,将导管精准送达左侧颈总动脉末端。·放置“保护伞”: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在狭窄病变的远端,首先释放一枚SpiderFX 5.0mm保护伞。这如同在施工路段下游放置了一张“安全网”,能有效拦截手术过程中可能脱落的血栓或斑块碎片,从源头上预防术中卒中,这是开放手术难以实现的技术优势。·球囊预扩张与支架植入:在保护伞的保护下,使用球囊对狭窄部位进行初步扩张,随后沿导丝送入一枚XACT 10-8mmx40mm自膨式支架并精准释放。支架如同一根永久的“钢筋”,撑开了狭窄的血管,恢复了血流的通畅。·即时验证:术后造影显示,原本狭窄的左侧颈内动脉管腔恢复良好,血流显著改善,手术成功。
专家解读:技术与策略的双重胜利
术后,刘大娘恢复良好,眩晕症状未再发作。丁金明副院长指出,此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成熟的介入技术,更得益于正确的治疗策略:“对于这种多支血管病变,我们无法、也无需在一次手术中解决所有问题。通过精准评估,优先处理风险最高的“罪犯血管”能以最小的创伤,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近期发生严重卒中的风险。介入治疗的微创特性,也使得患者在未来具备更好的身体条件时去分期处理其他血管问题。”
神经介入治疗是危急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生命保障,但根本之道仍在于预防。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才是守护脑血管健康的基石。
微信扫码预约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293号 吉ICP备18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