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的核心枢纽 —— 基底动脉,被狭窄挤压到仅剩 10% 的通道时,大脑的 “后方司令部”(脑干、小脑)便陷入了缺血的绝境。眩晕如巨浪翻涌,视物重影似镜片错位,步履蹒跚像踩在云端,这些看似零散的症状,实则是身体发出的紧急警报,预示着一场可能吞噬生命的健康风暴。而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术,就是那枚能按下危机暂停键、为生命重启的 “关键按钮”。
64岁的杨先生(化名),回忆起发病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除了撕裂般的眩晕,他还被 “视物重影” 折磨 —— 看一盏灯变成两团光晕,读一页书满是重叠的字迹,喝水时突如其来的呛咳更让他狼狈不堪,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却连抬手擦拭的力气都因头晕变得不稳。
曾几何时,杨先生是位热爱生活的退休教师。闲暇时,他会铺开宣纸,手握毛笔,在墨香中写下一幅幅工整的书法作品,可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彻底打碎了他平静的生活。他不得不放下心爱的毛笔,因为手抖得连笔杆都握不住,写下的笔画歪歪扭扭,再也没有往日的工整。
为了缓解症状,杨先生严格遵医嘱,按时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和大剂量他汀,可效果微乎其微,让他一次次陷入绝望。直到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结果摆在面前,冰冷的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90%” 几个字,彻底击垮了他的内心。医生语气沉重却坚定地告诉他:“药物已经守不住了,再拖下去可能引发脑梗,我们必须考虑介入手术,把狭窄的血管撑开。”

恐惧与希望在杨先生心中反复拉扯。他怕手术的风险,更怕失去重新掌控生活的机会。最终,对正常生活的渴望战胜了恐惧,他再次来到国文医院,决定接受基底动脉球囊扩张 + 支架植入术。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丁金明主任神经介入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在纤细的血管中精准操作。当杨先生在病房缓缓醒来时,最先涌上心头的不是穿刺点的疼痛,而是一种 “前所未有的清明”。“就像一台信号不良、满是雪花的旧电视,突然被修好了,画面变得清晰又稳定。” 他激动地说,那种持续近一年的昏沉眩晕感,竟在醒来的瞬间消失了。这是他病情恢复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最让他震撼的时刻 —— 尽管手腕上的穿刺点还需平躺制动,但他的心里早已被重生的喜悦填满。
术后恢复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旅程。医护人员时刻监测着他的血压、神经功能,每一次数据记录、每一次细致检查,都为他的康复筑牢防线。穿刺点愈合后,在家人的搀扶下,杨先生第一次尝试下床行走。“第一步走得小心翼翼,脚踩在地上时,却有种久违的踏实感 —— 我知道,那个随时会把我‘拽倒’的无形之手,终于消失了。”
渐渐地,他重新拿起了久违的毛笔。当笔尖触碰到宣纸,熟悉的沉稳感顺着指尖蔓延开来,第一个端正的 “永” 字跃然纸上时,杨先生和身旁的老伴都红了眼眶。这不仅是一个字的重生,更是他生活的重启。
国文医院神经介入团队深耕脑血管疾病精准救治领域,团队以精准医疗为核心,依托成熟的介入技术体系与众多复杂病例救治经验,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控、高效优质的个性化治疗选择,更有效降低了脑血管疾病致残率与复发风险,为守护当地百姓脑血管健康筑起坚实屏障,持续为区域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微信扫码预约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293号 吉ICP备18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