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文医院胃肠镜中心,最动人的莫过于子女陪父母体检的孝心。可前几日,一位年轻人带父母复查时,温馨场景却因检查结果凝固 —— 父亲去年查出的直肠息肉,如今已显癌变迹象。这枚本可去年切除的 “定时炸弹”,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未及时处理,仅一年便引爆危机。再次呼吁:发现息肉,及时规范切除刻不容缓,即便服活血药,停药七天后也应切除!
去年,这位年轻人带从未做过胃肠镜的父母体检,检查发现两位老人肠道均有息肉,其中父亲直肠的 1.0cm×1.0cm 腺瘤样息肉需高度警惕。医生建议内镜切除,却得知老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明确告知需停药 7 天待凝血功能恢复才能手术,否则有大出血风险。但全家因担心停药风险、对息肉危害认识不足,再加上子女在外地疏于提醒,将此事搁置,导致如今的病变。
今年复查,肠镜下的视野让医护心惊:去年的息肉形态剧变,基底部粘膜呈棘皮样改变,放大内镜显示典型早期癌变特征,活检结果印证了担忧。仅一年,从风险息肉到明确癌变,再次印证肠道息肉的善变与危险。
痛定思痛,两大教训尤为深刻!
其一,肠息肉是明确癌前病变,拖延切除风险极大。绝大多数结直肠癌由息肉发展而来,虽通常需 5-10 年,但绒毛状腺瘤、大息肉等进展可能更快。发现风险息肉及时切除是预防肠癌最有效手段,少数低风险微小息肉需医生评估随访,拖延无异于与癌变赛跑。
其二,服用抗凝药不是拒绝切除的理由,需科学管理。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医生要求停药是专业考量。患者应主动告知心内科与胃肠镜医生,经多学科评估制定停药方案(时间、是否桥接抗凝等),严格执行并术前检查凝血功能。绝不能因怕麻烦放弃切除,在医生监控下短期停药风险远低于息肉癌变风险,此案便是因噎废食的教训。
万幸的是,目前尚属早期癌变。该患者已入院,规范药物管理后接受手术治疗,虽比去年复杂,但仍有良好预后可能,只是代价远超去年。肠息肉是潜伏毒芽,发现需要及时切除。该患者的经历警醒众人:体检发现息肉,务必遵医嘱切除,莫拖延,服用抗凝药,坦诚沟通科学管理,为手术创造条件。预防肠癌,从正确处理每枚息肉开始,别让犹豫成终身遗憾。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