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血管条件极差的百岁老人,静脉溶栓可能导致致命性出血,面对这样的“治疗禁区”,国文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另辟蹊径,通过急性期药物精准调控,成功逆转脑梗死患者危局。从瘫痪卧床到独立行走,这场“保守治疗”的生命奇迹,见证着现代卒中治疗的另一条突围之路。
Cerebral Infarction超高龄老人的“两难抉择”
100岁的怀爷爷(化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多年,全身动脉严重硬化,近日,突发言语笨拙、左侧肢体无力,1.5小时内送达我院急诊,行头MRI显示颅内多发急性脑梗死,头MRA提示右侧颈内、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溶栓治疗出血风险高达85%,生死抉择期丁金明主任当机立断:“建立药物保守治疗联合全程监护方案,用‘慢功夫’打‘精准战’。
Cerebral Infarction技术内核:药物疗法的“防御体系”
第一重:脑细胞“精准续航”考虑老人发病在3小时内,在药物溶栓的时间窗内,立刻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阻止血栓蔓延,根据老年药物代谢模型,联合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消化道出血,给予依达拉奉右坎醇,以清除自由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以活血化瘀治疗。
第二重:血管“稳态重建” 由于老人为脑梗死急性期,在血压方面前3天维持在140-160/90-100mmHg,实现血压双目标管理,既保障了脑灌注又能防血管破裂。在血脂方面神经内科也实现了精准狙击,应用血糖“波浪调控”,避免严格控糖导致的脑能量危机,将血糖波动控制在6-10mmol/L,为老人药物溶栓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Cerebral Infarction全力守护:在细微处书写医者仁心
“秒级响应”贴心监护:考虑到怀爷爷的年龄特殊性,为给予百岁老人更多的贴心照护,神经内科特别将其病房选择在距离护士站较近的位置,以便老人有不适时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心电监护阈值设置比常规敏感20%,全力监测老人的健康情况 。功能康复“时间银行”:为帮助老人快速康复,神经内科一疗区联合康复科为其制定了符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在老人发病第2天开始行床旁肢体被动运动,每日累计训练时间精确到分钟,为老人快速康复争取宝贵时间。
Cerebral Infarction为什么选择“零溶栓”方案?
神经内科丁金明主任表示:“当血管脆弱时,盲目溶栓如同洪水冲堤。我们创新建立脆弱血管脑梗死评分系统,从12个维度量化出血风险,怀老的评分达高危级别。通过抗血小板药物阶梯式加载、动态影像评估等‘慢溶栓’策略,最终实现了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平衡。 超高龄患者用药需‘毫克级微雕’,我们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技术,将阿司匹林血药浓度稳定在5-10μg/ml的最佳区间,较传统经验用药降低出血风险67%。”
没有惊心动魄的溶栓抢救,却在分毫必争的药物调控中创造奇迹,这例超高龄脑梗死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国文医院神经内科在非溶栓治疗领域,达到新高度当激进治疗不可行时,科学与精细依然能托起生命的希望。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