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4日6时15分,当时正在值班的我,突然接到这样一位患者:患者,杨XX,男,58岁,被家属急匆匆的平车推入我们神经内三疗区,经过一番询问病史后了解到该患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麻木2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240/130mmHg,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及监测血压;冠心病病史5年,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症状,休息后可缓解;糖尿病病史4年,口服降糖药物,具体不详,血糖控制欠佳。随即,我立即给予该患进行查体:血压220/130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尚可,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各向运动正常,无眼球震颤,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双侧咽反射灵敏,左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存在,左侧Babinski(+),颈无抵抗 ,双侧Kernig征(-),左侧肢体温、痛觉减退。因为患者家属住院心切,在急诊并未行任何检查,急忙办理入院手续,打算住院后系统检查、治疗。由于患者发病时间短,病情急,在保卫科同志的配合下(给予专用危重患者转运电梯开通),到地下室急检头CT,结果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见点状、斑片状低密度灶,右侧基底节区见斑片状高密度灶。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即为脑出血。回到疗区后,在边会敏主任的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给予减轻脑水肿,营养脑神经,降压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因为肢体活动不灵症状,情绪不太稳定,出现过焦虑,在边会敏主任及孙彦华护士长的关切下,患者情绪逐渐稳定,在大家的鼓励下,经过15天的治疗,患者在出院时可拄拐行走,患者及患者家属都很开心,也表示很感谢。
该患的脑出血的原因即为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病机制是脑内细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破裂所致。颅内动脉具有中层肌细胞和外层结缔组织少及外弹力层缺失的特点。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等深穿支动脉,自脑底部的动脉直角发出,承受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故又称出血动脉。一般高血压性脑出血在30分钟内停止出血,血肿保持相对稳定,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仅在出血后30-90分钟内进展。脑出血通常在以下情况考虑手术治疗:1)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2)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3)重症脑室出血。4)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上述病例患者脑出血量在基底节处大约8毫升左右,给予保守治疗。
最后希望通过我的简单介绍,可以帮助到大家对脑出血有个简单的了解,了解到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及时诊治,能够尽可能的减少病痛的折磨。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