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放弃-----1例心衰病人的救治之路
- 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 科普 阅读:1132 次
永不放弃-----1例心衰病人的救治之路
我最近遇到了一位严重心衰患者,曾在吉大医院、吉林心脏病医院都被判了“死刑”。我们一边纠正心衰,一边寻找病因,给任大爷带来了希望……..
患者任某,男,69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170/100mmHg,此次因间断性胸闷、气短4年来我院。曾在吉大一院因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治疗,好转后去吉林心脏病医院寻求手术治疗解决心衰,当时心脏彩超(吉林心脏病2017-5-22)示:心功能测量:射血分数EF:23.0%(50%-75%),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房增大,左室增大,左室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接诊专家会诊后,认为患者心脏功能低下,失去了冠脉造影寻找病因的的机会了,只能药物纠正心衰了。
患者回家后按时口服心衰药物,但胸闷、气短症状不见好转,夜间不能平卧,每天坐着睡觉,偶尔还有胸痛,生活十分痛苦……
老人一生养了5个儿女,都长大成人,生活条件都不错,儿女们看着父亲遭罪,心里特别难受。为了缓解父亲的痛苦,女儿把父亲带到我们医院。入院后经过李桂武主任和李长春副主任亲自询问病史和查体,结合心电图考虑患者为心肌梗死后未能及时开通血管导致心功能不全。治疗上以“黄金三角”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患者胸闷、气短减轻了,夜间也能睡着觉了,复查心脏彩超发现: AO:27mm,LA:38mm,LV:66mm,LVPW:9.3mm, PA:23mm 心功能测量: EF:40%,FS:19.6%,SV:76ml,CO:5.4L/min,HR:72bpm,Ve:0.56m/s,Va:0.78m/s 左心增大,房室间隔连续,室间隔厚度不均匀,上段较厚处厚度13mm,室壁运动欠协调,室壁搏动幅度及增厚率弥漫性减弱,前壁近心尖处为著,各瓣膜活动及回声未见明显异常。
我们仔细询问患者,任大爷说在楼内活动后有胸骨后闷痛感,休息后可好转。经过心内科医生共同探讨,结合患者心衰纠正后,心功能有所好转,结合任大爷症状,存在心绞痛的可能,应积极挽救冬眠心肌,做冠脉造影检查,向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后,家属希望给老人家带来一份希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
于6月2日下午行手术,术中可见左冠状动脉开口正常,左主干短,TIMI血流3级。前降支开口正常,近中段弥漫性病变40%狭窄,远段闭塞,自身形成侧支循环;回旋支开口正常,近段75%狭窄,钝缘支未见明显异常,TIMI血流3级,回旋支远段次全闭塞。右冠状动脉开口正常,近中段弥漫性病变,85%-95%狭窄,TIMI血流2级,远段闭塞。于右冠脉狭窄病变处植入2枚支架。(图片1、2)
右冠脉造影(图1)支架术后(图2)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夜间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活动后无明显胸痛、胸闷,患者及家属非常高兴,我们分享了任大爷全家的喜悦。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随着年龄的增高,心衰患病率显著上升。心力衰竭患者4年死亡率达50%。心力衰竭是心脏泵功能损害、导致机体出现相关症状与体征的复杂临床终合征,是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心衰的治疗主要为:病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和手术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冠心病中以心肌梗死多见,若心肌梗死未能早期规范化治疗,未能早期开通血管,心肌损害面积超过25%就会出现急性心衰症状。如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般都以心衰表现入院,失去最佳治疗机会,预后不佳。
作为心内科我们时常遇到心衰患者,是不是每个心衰患者都失去了心肌再灌注的机会?显然不是。因此,急性心肌损害尽早针对病因治疗,可减轻心衰的发生发展。在急性发作阶段改善患者症状,病情稳定后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每一个心衰患者,我们心内科医生永不放弃,尽可能的减轻心衰患者的痛苦,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血运重建是关键,大大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