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脑出血病例分享
- 脑血管病中心 > 科普 阅读:995 次
高血压是脑出血(ICH)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极度升高常见于原发性ICH超急性期和急性期,与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有关。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脑出血占40%-50%,脑出血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于脑叶、脑干、小脑和脑室。
近日我们神经内三科收治一名特殊的脑出血患者,患者,女,张XX,73岁,家住公主岭市南崴子街街道委三组,于2017年02月16日因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急来我科就诊,该患既往:丙肝病史7年,肝硬化病史7年;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血压200/100mmHg,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及监测血压;入院时查体:血压170/90mmHg,神志清楚,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存在,左侧Babinski征(+),头CT示脑出血,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考虑到该患肝脏病史较长,立即给予急检血化验,肝功示:CHE 3816 U/L ALP 417.0 U/L TBIL 27.3 μmol/L,DBIL 7.9 μmol/L IDBIL 19.4 μmol/L,TP 56.7g/L ALB 33.8 g/L; aHCV >11.0,血常规示: PLT 31*10^9/L,肾功: CREA 193.4 μmol/L,BUN 7.4 mmol/L,患者血小板低,基础疾病多,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但随时有再出血风险,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在边主任的指导下给予该患精准的用药治疗及患者家属的精心照料下,现为该患住院第21天,复查头CT显示脑出血吸收较好,病程中未出现再出血现象,患者现言语较前流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症状较前好转,患者家属对此很满意。
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结合头CT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脑出血首先应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对发病突然、迅速昏迷且局灶体征不明显者,应注意与引起昏迷的全身性疾病如中毒(酒精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及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肝行脑病、肺性脑病和尿毒症等)鉴别;对有头部外伤史者应与外伤性颅内血肿相鉴别。此外,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褥疮、脑血管病后抑郁和焦虑反应等并发症,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病痛。
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鼻饲;对症治疗;预防感染;观察病情;
2)、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3)、调整血压
4)、亚低温治疗
5)、纠正凝血异常
6)、并发症的治疗
其他常见并发症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肺水肿、冠状动脉性疾病和心肌梗死、心脏损害、痫性发作等,要注意识别,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目的是清楚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其次是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降低致残率,同时应针对脑出血病因,如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等进行治疗。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或锥孔穿刺血肿抽吸术、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出血穿刺引流术。
总之,脑出血的基本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
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也尤为重要,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如病情允许,危险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言语障碍及心理的康复治疗。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