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国文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原因浅谈
- 脑血管病中心 > 科普 阅读:894 次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胆囊等病变以及胃空场吻合术后空吻合口附近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起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危及生命,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该病可发生在各年龄阶段,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有时因不能及时明确病因而延误治疗,如能及时明确病因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都非常重要。英国科学家瑞克等人尔在1995年通过对国内76家医院399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发病原因多样,死亡率相当高,成年患者中病死率可达34%,英国人在2003年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年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每10万人口中就有180人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且病死率也很高,中心城市达到14%,当年英国治疗该病约投入花费了7. 5亿美元。目前随着国内外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近年来国内外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所下降。美国专家在2008年做了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70~ 140人,病死率为6%~10%而亚洲国家近期的一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年发病率为50~ 150/10万人口,年病死率高达64%。由此可见,目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国际上仍是一个医疗费用花费较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制定了指南,并多次修改与校正,并明确指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快速找出出血部位、找出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探讨该病的病因构成结构,为临床治疗和良好预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非常有必要,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回顾本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常见发病原因及能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明确本地区患者病因分布情况,为今后诊疗活动,提供适当参考。
本院所处东北地区,饮食结构为高盐高脂饮食,本地常见酗酒人群,易发生胃溃疡,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有一定的年龄分布性,其中,中年患者消化性溃疡多见,可能与该年龄人群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睡眠不规律以及吸烟、饮酒不良嗜好养成等因素有关。中老年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见,因为在该年龄段,很多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逐渐变差,发生失代偿,进展成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升高,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另一部分患者是因为酗酒致酒精性肝病,病程同病毒性肝炎相似。急性胃粘膜损伤,在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可能与青年人的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有关,如饮酒、吸烟、晚睡晚起、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等;老年人群发病率也很高,可能的原因是:老年人因体弱多病服用NSAIDs类药物,该类药物减弱了胃保护屏障、损伤胃粘膜,老年患者胃部恶性肿瘤如胃癌发病率明显偏高,年龄越大,全身发生各种恶性肿瘤的几率也越大,加上近几年环境污染有所加重,食物安全、饮用水安全、空气污染都不容忽视,所以对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中,胃部恶性肿瘤不得不考虑进去。
通过对我院明确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第一位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第二病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第三位病因为急性胃粘膜损伤,第四位为胃癌。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在消化性溃疡病因中最为常见,胃溃疡次之,应激性溃疡和胃肠术后吻合口溃疡较少见,如复合溃疡、食管溃疡等,消化性溃疡常见致病原因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服用药物刺激作用等,急性胃粘膜病变主要由药物、饮酒、应激所致,其它有中毒、饮食不当等。可靠的预防手段包括积极治疗胃溃疡,肝硬化等原发疾病,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