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生命,我来守护——帕金森病
- 脑血管病中心 > 科普 阅读:979 次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易发病,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到1%。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仍然众说纷纭,由发病人群看,年龄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往深里说,伴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机体功能下降和疾病多发是引发帕金森病的内在原因。目前还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医疗手段,只能将病情控制,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病情的逐渐加重是必然趋势,只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近期我们就有这样一位患者,患者男,77岁,家住公主岭市岭西街马钢委,因四肢震颤、吞咽困难、不能行走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曾在在公主岭其他医院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查体:体温36.5℃,脉搏7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0/90mmHg,神志清楚,讲话语音低微,吐字不清,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无眼球震颤,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无抵抗,四肢肌力3级,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动作迟缓,膝腱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征(-),Kernig征(-)。双侧肢体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7次/分,节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开始时患者及家属以为只是单纯的脑梗死,但经过10余天的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这时患者的儿子听闻我院有长春医大一院的专家坐诊,便来我院就诊。经过医大一院刘群教授的会诊,考虑患者为帕金森病,建议患者到我科系统治疗。
患者入院后我们经过刘老师和于艳杰主任的指导,给予美多巴、森福罗等药物治疗,同时因患者冠心病给予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等治疗。经过7天的诊治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可独自行走,进食方面也得到明显改善,家属非常高兴,说来国文医院来对了,要不我的父亲不能好的这么快。我们听了都非常高兴。觉得作为一名医生的价值得以体现,我们是伟大的。
帕金森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或是由毒物、药物所引起,故又把帕金森综合症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症状为: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所以有这些症状的患者要注意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我们才能有好的生活质量。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